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华侨生活

中国侨联被称“侨之家” 处处体现“服务”味儿

2013年12月03日 16:0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侨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中国侨联被广大侨胞形象地称为“侨之家”。既然是家,你就能在这里体味到浓郁的“服务”味儿。这味儿,是一种散布在侨界温馨的味道、亲情的味道、乡情的味道、友情的味道。

  中国侨联主席林军认为,“服务”味儿的体现,一方面是感情层面的,还有一方面是实用层面的。但不管如何,检验侨联这个“家”建设得如何,检验我们对“侨”的感情深浅,就是要看我们的服务水平如何。

  家,充满浓郁的亲情

  新疆吐鲁番鄯善县一位老归侨,曾寄给中国侨联一首自作小诗《怀念娘家》。诗中写道:“大漠似银雕,沙山雪未消。娘家送温暖,感动老归侨。昔日效微劳,天山记得牢。礼多情意重,顺口诵‘鹅毛’。记得当年侨代会,声名鹊起四方传。娘家聚会欢而畅,戈壁开荒苦亦甜……”充分表达了一位老归侨对侨联组织的无限深情。

  四年多来,中国侨联和各地侨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全国范围内广覆盖、深层次、有重点地开展起“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中国侨联先后组织50多慰问团,由林军主席等五位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分别带队奔赴全国各地。慰问活动面向基层,面向最困难的侨界群众,对象主要包括各地华侨农场职工、受灾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归侨侨眷、困难侨企以及城乡中生活困难或罹患重病的归侨侨眷。在此基础上,各地侨联按照中国侨联的要求积极争取配套资金,对散居在广大农村、偏远山区、落后地区的归侨侨眷进行走访慰问。据不完全统计,第八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简称“八代会”)以来,全国各级侨联共走访慰问归侨侨眷672,698人次,发放了1.7亿多元人民币的慰问金及价值5,200万人民币的粮、油、米、面、棉被等生活物资,脱贫人数达95,786人,使广大归侨侨眷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一步拉近广大侨胞与侨联组织的关系,极大地增强侨胞对侨联组织的向心力。

  “八代会”以来,中国侨联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持续开展关注侨界民生、服务侨界群众的助侨惠农活动,赢得了侨心。

  “健康光明行”活动是一项专门为落后地区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的公益活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视力损伤全球数据报告(2010)》,中国约有825万盲人,约占全世界盲人总数的20.9%。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造成盲症的首要病因,占所有盲症的51%。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协会发起“视觉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这一全球性行动,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球消除包括白内障、沙眼等导致的可避免盲。中国政府已做出承诺,积极参与实现这一目标。

  然而,由于中国是世界上盲和视力损伤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存在眼科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基层眼保健工作薄弱、信息系统不完善等问题,要实现“视觉2020”行动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卫生部医政司去年6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为35.7%,仍有2/3的白内障盲人没有得到手术治疗。

  中国侨联发挥优势,积极整合海内外侨界资源,于2004年联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组织发起为贫困患者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健康光明行”公益活动,活动旨在动员社会各界关注防盲治盲公益事业,帮助更多的贫困眼疾患者恢复视力,点亮光明。十年来,“健康光明行”活动共为417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五年来,中国侨联带领医疗队先后赶赴新疆、甘肃、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内蒙、福建、陕西等地,为3,764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并在当地举办20余场学术交流和手术教学观摩活动。

  2011年是“健康光明行”活动创办以来规模最大一次,活动覆盖面和群众受益面充分扩大,先后有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甘肃、新疆、内蒙等15个地方侨联、17家医疗机构和特步(中国)有限公司、澳大利亚“光明之行”、香港“亮睛工程”等热心参与,共为急需救助的2,000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在甘肃白银建立“亮睛点”。这次活动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赤子计划”。

  2012年,中国侨联带领6支医疗队分赴湖北荆州、黄冈、襄阳、黄石、宜昌5地8县,为当地1041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2013年,中国侨联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组织“健康光明行”医疗队走进革命老区延安,目前已为延安等4地的429名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

  2009年7月底至8月中旬,中国侨联与国家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及水利部侨联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赴广东、广西对涉侨民生水利问题开展实地调研。参加调研人员11人,集中9天时间,辗转广州、南宁、清远、武鸣、崇左等10个市区县,召开座谈会7次,查阅各种资料12套,与省(自治区)、有关市区县、华侨农场的近百名干部以及农场职工进行面对面交流,调研杨侨、清远、武鸣、桃城、新和等华侨农场5个,考察水利设施7处,走访园区企业1家、职工家庭3户,重点摸查饮水安全、灌区改造、防洪除涝、水库加固等情况,并对一些影响和制约华侨农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

  同时,通过调研发现在涉侨水利工作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最终形成题为《加强民生水利建设,为华侨农林场改革与发展提供水利支撑》调研报告。此次调研推动这些地区华侨农场安全饮水问题的解决。调研后,这些问题得到中央领导和水利部领导高度重视,针对华侨农场的水利建设投入力度逐渐加大,华侨农场水利基础设施也得到改善。

  中国侨联还积极发挥侨界科技专家作用,支持华侨农场科学发展。派出多支科技服务团进场入户,传播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在中国林科院的积极支持下,依托中国侨联科技顾问的力量,在云南文山州扶持建立了油茶轻基质网袋容器工厂化育苗示范基地,以解决油茶产业发展中优质苗木短缺的瓶颈问题。这一项目的落地,为当地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开展嫁接技术培训数百人/次,为下一步大面积普及推广积蓄了一批技术力量。

  家,辅导人才创业成功

  “八代会”以来,中国侨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2011年,中国侨联经济科技部在上海召开了中国侨联侨界人才工作研讨会。2013年,在杭州召开“党管人才、侨‘联’人才”现场推进会。本次会议是继2011年上海研讨会后,又一次推动侨界人才工作的会议;是服务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探索。来自全国30个省级侨联的领导干部,杭州市、无锡市、三一集团等“新侨回国创业示范基地”的代表,以及在杭侨界人才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系列活动。

  林军指出,杭州已成为侨胞投资的热土,新侨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反映了浙江省、杭州市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体现了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措施落实有力。

  2010年1月,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成立。首批聘请特聘专家45位,2011年增聘77名,此后又经过两次增聘,现已有专家142位,其中海内外院士25位,“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国家级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近50位,涵盖5个科学门类和40多个一级学科。专委会成立后,还带动11个省级侨联先后成立了专业人才组织,共有专家500多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5位。

  同时,侨商组织迅猛发展,总数达80家、会员1.1万人,并与境外100多个商会建立联系,引导侨商并协助国内企业“走出去”。

  专家委员会自成立之初,就立足自身智力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家安全、社会民生、文化产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主动献计出力,积极撰写建议材料,委员们共提供了280余篇有价值的建议,其中有百余篇被《中国侨联侨情专报》采用,其中有十余篇得到李克强、李源潮、李长春、王兆国、回良玉等中央领导批示共14次。十八大后,开展“美丽中国永续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共收到建议书44篇,总计16万余字,并汇编成《“美丽中国永续发展”建言献策集锦》上报。

  专委会于2011年年底划分了人文社科、生物医药、材料与工程、资源与信息四个专业委员会。此后,各专业委员会主动发挥自身优势,紧扣经济、民生、文化等国家重点关注领域,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人文社科专业委员会举办“中国资本成长论坛”,生物医药委员会组织“华生生物科技创新峰会”,材料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召集“中国工程院陕西能源化工循环经济论坛暨碑林笔会”,信息与资源专业委员会协办“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庆祝百年”系列活动之“海归论坛”活动。

  特聘专家委员会还积极促成院地合作,服务地方发展。为无锡“十二五规划”把脉,为海南、杭州、慈溪等地的发展提出建议、破解难题,为云南、辽宁等地引资引智、跨越发展建言。作为支持单位与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组委会共同筹备以“2013智库筑基‘中国梦’”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

  专委会成立后,中国侨联注重探索侨智侨资的有机融合,引导海内外侨界高科技人才和侨商企业家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彰显作为,推出了“创业中华”主题活动,并连续三年在杭州举办“创业中华·侨界海外精英创业创新峰会”。共有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海外精英和专家出席峰会与当地500家企业洽谈,并在萧山区与30家创投企业、50多家黑马企业负责人和6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对接洽谈。海外嘉宾带来的项目中有147个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意向投资金额42亿元。

  峰会举办三年以来,已有大批海外人才及其团队在杭州成功落户,“乐富海邦园”、“海邦人才基金”等创新举措相继推出,大大丰富了侨联系统服务海外侨界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内涵,也为全国侨界人才工作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海邦人才基金”于2011年1月正式成立,是国内第一支以“成功老海归帮扶新海归创业”为主题的风险投资基金,是风险投资与“千人计划”相结合的重要创新。目前,共有数十位“千人计划”入选者加入基金的合伙人队伍。海邦人才基金以“海纳全球人才,助力创业兴邦”为宗旨,主要投资由“千人计划”专家为代表的海归团队创建的、符合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的高科技企业,推进“科技+资本+人才”新型产业发展模式。一期、二期在杭州共募集7.2亿元,投资的15个项目均为高新技术项目,目前海邦人才基金规模已达20亿元,同时带动社会民间资金10多亿元,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杭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发挥引才主推手的作用。

  乐富海邦园项目是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一期六个项目之一,位于余杭区未来科技城(仓前街道),用地面积69.64亩,建筑面积131858平方米,旨在吸引更多优秀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并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013年产业项目共计40个,其中续建项目32个,今年1-10月份实际完成投资29.89亿元;新建项目8个,1-10月份实际完成投资7.15亿元。

  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号召,标志着当前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和吸引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侨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为海外侨胞搭建平台,全力服务招才引智工作。

  2013年10月18日至20日,在杭州和宁波两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侨联和浙江省侨联共同主办的“创业中华·2013侨界精英创业创新峰会”分两段在杭州和宁波举行。此次“创业中华”主题活动与2013年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年会合并举行。中国侨联副主席王永乐和中国侨联特聘专家40余人出席会议,杭州、宁波两市市委、市政府分别组织了50-70家当地民营企业参加项目发布和洽谈对接环节,寻求机会,共谋发展。

  人才就是生产力,由人才带来的科技创新将成为续航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