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谭雅玲:2018年经济平稳收官 调结构效果明显

2019年01月23日 16: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23日电 题:《谭雅玲:2018年经济平稳收官 调结构效果明显》

  作者 谭雅玲(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2018年中国经济指标的收官超乎预料,经济数据相对理想。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与脱虚向实仍处于敏感阶段,外部环境愈加复杂,如何平衡显得格外重要。

  通过经济数据可以看出,调结构助推经济增长效果已经显现。目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评论依然停滞于对传统经济的关切上,而对服务业等则缺乏关注,因此简单化的得出经济下滑的悲观结论,引起信心不足。然而,实际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综合经济增速、经济规模、经济质量以及经济结构多样指标考核的时代。毕竟,中国已从追求传统工业为主的基础产能增加,转向追求工业技术研发创新、发展中高端制造业的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技术增量已经达到年增长11.7%的水平,结构性调整的侧重正在发生逆转,这也是2018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率6.6%,但依然超出预期的6.5%的原因之一。2018年,中国经济总规模指标突破90万亿元关口,达到90.0309万亿元水平。这样的结果符合改革计划的初衷,调结构效果已经明显助推经济进步。

  从2018年全年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质量、保规模和创技术的基本原则实施比较得力。 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铁路客车、微波终端机、新能源汽车、生物基化学纤维和智能电视,分别增长183%、104.5%、40.1%、23.5%和18.7%,增速相对较低的集中电路增长率9.7%,也高于工业总水平的增长。尤其是在2018年4月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数情况下,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与争端加剧了经济波动,全球经济下调已经显现,国际经贸关系,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给中国经济调整带来外部干扰是相当严峻的。但是,中国经济受外部因素产生的副作用不仅没有改变我们的改革宗旨,反之最终经济结果比预想的要好,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在积极努力之下,是扛住外部压力与阻力的,这不是一个悲观的指标,反之对经济发展是激励性的指引指标。调结构、降速度、提质量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根本。

  中国简单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规模的时期已经开始转向注重结构均衡、提升质量、提高效率的新阶段。因此新业态、新常态、新技术、新结构这四新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此外,中国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制定也要基于结构定向调整为主,不能简单的通过经济数字与概念来判断经济前景。利用货币工具,制定管理政策与监管原则,都要以经济效率与质量为本,结构优化、产业均衡、企业均等合作的发展是政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所在。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市场化的人民币不是放纵,更不能没有管理、干预与监管。汇率水平的调控要适合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前外贸企业的需要十分紧迫。人民币破7不是恐慌性指标。以美元走势为例,美元走势起起落落,但美元贬值诉求一直发挥影响。中国决策机构与市场认识中,人民币为双边走势,但人民币趋势方向是升是贬仍需明确,这并不是操纵汇率,而是使中国自己有所准备。汇率预期管理格外重要,汇率的超预期已经成为打击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人民币汇率方向选择应以考虑实体经济和产业基础为主,保障企业的利润和收益是关键,这比汇率水平本身意义更重要。

  2019年刚刚过去不到一个月,目前定调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势、美国经济市场方向为时尚早。尤其是2018年年底以来,美国很多事件尚难以看清真相,更难以清晰未来,短期预期需要慎重。预计2019年国内外金融市场将突出布局、异变、突发三个关键词。在国际贸易、中美贸易问题上,我们更应该反思内在,以改革、改进为主,国际化和标准化的概念要进一步强化与深入,这将有利于中国改革进取进步。

  建议一:加强理解政策宗旨与基调,结构调整是重点。

  建议二:应配合改革的初衷,关注转型重心的领域,配套设计统计指标加以指引。

  建议三:注重舆论导向准确性、专业性和常识性的指引。政策平台要释放精准的改革宗旨,对企业的激励机制要强调结构与升级换代,但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创新。(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