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国电子杂志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从这篇长文,读懂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民主观”

2022年03月02日 09: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梁晓辉)3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篇长达7700余字的文章,系统阐明中国的制度优势和中国的“民主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为何好?为何适合中国?从文章可以作出三方面观察。

  一是具有适配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则,适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有效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二是保障人民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三是体现高效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处理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政治关系,实现国家统一高效组织各项事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效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正如文章所言,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也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中国提出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

  制度与观念相辅相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效践行中国民主观的重要载体。那么,什么是中国的民主观?从文章看,中国的民主观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内涵。

  其一,民主的广泛性。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

  其二,民主的评价标准。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其三,民主的现实性。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其四,民主的实现形式。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也因此,根植于自己独特的民主实践,中国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成为有别于西方的、民主的“中国叙事”。

  以上述中国的“民主观”观之,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能够动员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地位进行国家建设,是适合中国的民主形态,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独特且成功的实践。

  相信这一实践,也将给世界上那些书写自己国家民主叙事的人们带去启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