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国电子杂志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一带一路”海外重点项目上的中国古诗“播种记”

2022年05月30日 10: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中新社吉隆坡5月27日电 题:“一带一路”海外重点项目上的中国古诗“播种记”

作者 陈悦 张玮琦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近几年来,马来西亚登嘉楼州日底中华国民型华文小学校内,不时传出诵读中国古诗的朗朗童声。向这些孩子讲授这些古诗的,是来自“一带一路”海外重点项目——中国交建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二分部的刘星。

2018年,刘星和同事在项目驻地周边熟悉当地情况时,被登嘉楼州日底华小里孩子们一字一顿诵读古诗的声音吸引。“诗歌爱好者,不时作诗填词”的刘星,顿时驻足细听。

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刘星感受到他们学习中文,学习中文诗歌的热情,但也发现孩子们语音和语调不太标准,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存在不足。他找到校方,主动出任学校的志愿教师。

刘星说,与校方沟通并和同事头脑风暴后,他确定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初步方向。首堂课,刘星选择讲授《悯农》。他说,这首诗反映中华民族刻苦勤劳品质,加之登嘉楼所在的东海岸地区乡区面积大,农业是重要产业,相信这首诗能获得同学们的共鸣。

“没有教学经验”的刘星说,上第一堂课之前,自己颇为紧张,专门拉上远在中国教中学语文的太太当“援军”,两人每天的亲情连线也变成了“备课大会”。太太从授课技巧、课件内容、讲课方式等方面为刘星提供建议。刘星说,太太专门提醒他,走进教室后要微笑面对孩子,这就“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在随后的教学中,随着孩子们逐渐融入古诗的意境,教、学互动也愈加频密,刘星也日益放松,越来越投入其中。

在讲授《游子吟》时,刘星突出传递其中所表达的亲情。学校老师还指导孩子们将《游子吟》所表达的情感改写为现代诗。刘星清楚记得,有一位二年级小朋友在改写中记叙自己钓到了一条小鱼,但想到小鱼的父母兄弟都会想念它,就把鱼放了。“孩子们真正理解了诗歌传递的中华民族重亲情的传统,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教学过程中,刘星体会到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薪火不熄的精神。他说,登嘉楼州华教条件比较艰苦,人力、财力缺乏,但在华社的全力支持下,华校老师们依然将华教搞得有声有色。马来西亚华教老师注重指导孩子们进行二次创作,从学校到州里都举办诗歌比赛,引导孩子们通过改写更深入了解诗歌。在刘星和老师们的指导下,三位同学的原创诗歌《鱼,在我心中》曾参加诗歌比赛,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

中文和中华文化吸引越来越多各族裔小朋友。刘星介绍,在中文诗社中,有不少是马来裔、泰裔的小朋友。

受疫情影响,刘星的诗歌课一度只能通过视频教学。随着马来西亚疫情趋缓,学校师生们都期待恢复线下授课,并且希望能增加包括书法等在内更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刘星说,他和同事们在积极准备,期待诵诗声很快能在校园重新响起。

近几年,刘星先后辅导60多名当地儿童学习中文诗歌。今年4月初,二分部收到一份学校感谢信,“感谢中国交建,你们不仅为我们建设铁路,也让华裔儿童学习到了中文知识,你们种下了未来和希望!”

中交建马东铁项目相关人士也告诉记者,刘星的努力体现的是马东铁项目一贯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据介绍,马东铁项目长期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为马方培训培养铁路建设和运营人才,预计到2022年,将会有5000名本地学员从培训计划中受益。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部长伊德里斯、马来西亚铁路衔接公司首席执行官达维斯等马方高层都曾多次对马东铁项目人才培训计划给予高度肯定。(完)